全国统一24小时服务热线:400-123-4567 400-401-6029  / 15609966506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开云体育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庆阳市农科院副院长正高级农开云体育入口艺师肖正璐:扎根黄土地的蔬菜专家

发布时间:2025-05-10 作者:小编 来源:网络 点击: 字号:

  1991年,肖正璐从甘肃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怀揣“用科技改变农业”的信念回到家乡庆阳。30余年间,他从庆城县王塬良种场的普通技术员成长为市农科院的正高级农艺师,始终躬耕于田间地头和科研一线。他在庆城县瓜菜站工作期间,在玄马、卅铺、庆城等7个乡镇建立了13个商品蔬菜示范点,指导农民建成日光温室1300多座、塑料大棚2200余座。

  “当年没想太多,科技富农首先是提高蔬菜质量产量,让群众四季吃上新鲜菜,菜农常年有收入。长期发展必须转向高效绿色生产、标准化种植和品质提升,培育有科技含量的蔬菜产业。”肖正璐坦言,那些年与菜农同劳作,既传授技术又在田间积累经验,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在黄土地上,水肥管理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而蔬菜作物的生长及田间管理要求更为精细。肖正璐通过筛选、引进试验与示范,成功选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辣椒、薄皮甜瓜、番茄等19类233个新品种,研发推广26项新技术。这些成果使庆城县设施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普及率达95%以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有力推动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如今,瓜菜已成为庆城县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深耕黄土塬,做好“菜文章”,肖正璐将全部心血倾注田野。据他昔日同事回忆,2000年初,为调整种植结构助农增收,肖正璐入户指导农户种植周期短、收益高的设施蔬菜。在他的推动下,率先转开云体育注册型的农户收入大幅提升,先进种植技术和理念也在乡间悄然传播。

  “农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这是肖正璐的科研信条。调入市农科院后,他带领团队在环县、镇原县等地建立18处示范点,创新推广“设施蔬菜+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标准化管理”模式,让陇东旱塬产出多样果蔬。为普及技术,他白天蹲点示范,夜晚编写《设施瓜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手册,将200余个新品种、26项新技术播撒在陇东大地。他主持实施的《日光温室越冬茬瓜菜栽培技术》项目实现黄瓜、番茄寒冬挂果,亩均增收超万元,带动1300余户增收。他还公开私人电线多人的“陇东瓜菜”微信群,随时解答农民疑问。

  “肖老师指导我们调整水肥比例,改良倒茬土壤,后几茬甜瓜果实更大更甜。”西峰区什社乡新兴村村委会副主任冯德明说,肖正璐充分利用当地水源、温差和独特土壤,因地制宜进行改良,提升了甜瓜品质,助力小甜瓜走出深山。

  日前,在市农科院温泉科研基地的大棚里,农技人员正进行嫁接育苗实验。“试验成功后,将有力推动甜瓜产业提品质、强品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引擎。”技术员李欣介绍,这项省级重点科研项目通过对比不同砧木对甜瓜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嫁接品种和嫁接方法,集成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将推动全市薄皮甜瓜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肖院长推广的嫁接育苗技术,让西峰的温室辣椒和甜瓜亩产翻三倍。”市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秦一统表示,近年来,市农科院构建起“良种+良法”“设施+农艺”“品质+品牌”的技术体系,有效提升了蔬菜商品率和市场价值。

  草帽布鞋,说话三句不离果蔬,钟爱超市蔬菜区和菜市场……肖正璐的“泥土味”贯穿他的职业生涯,他手机里的“陇东瓜菜”微信群如同24小时“诊所”,种植户随时可以向他咨询。市农科院实验室的日程表记录着这位58岁专家的日常:清晨育苗观测,上午田间指导,下午项目研讨,夜晚文献研读。他带领团队攻克高海拔地区茄果类蔬菜越冬难题,制定绿色生产标准18项,有效提升了大棚劳作效率。在他的办公柜里,65本笔记见证着从“津优35号”黄瓜到“陇椒10号”的引选历程。34年间,肖正璐主持参与科研项目50余项,1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制定生产标准18项,授权专利4项,发表论文65篇。其研发的薄皮甜瓜早熟技术使甜瓜成熟期提前15天,产量高出1倍,半亩塑料大棚最高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他引进推广的“陇椒系列”辣椒新品种,抗病性强、产量高,成为庆阳“辣椒革命”主力品种。

  在肖正璐的推动下,市农科院构建起覆盖市、县、乡(镇)、村四级示范网络,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服务。肖正璐表示,团队正集成推广绿色高产模式,调整种植结构,示范高效益优新品种,提升特色蔬菜种植比例,着力打造科技示范新名片。

  从青丝到华发,从技术员到副院长,肖正璐始终保持着“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本色。“看到菜农日子越过越好,就是我最大的欣慰。”这位农业专家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依旧步履坚定。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