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24小时服务热线:400-123-4567 400-058-2994  / 19613898036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开云体育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越南10万吨芒果涌入中国海南果农为何卖不动?开云体育平台

发布时间:2025-04-20 作者:小编 来源:网络 点击: 字号:

  一边是越南芒果低价“攻城略地”,一边是海南果农愁眉不展——国产与进口的碰撞背后,藏着怎样的市场逻辑?消费者能否真正实现“芒果自由”?

  5月的海南,本该是芒果飘香的丰收季。然而,在海南三亚、陵水等地的果园里,成堆的芒果堆积在田间地头,果农们望着熟透的果子摇头叹息:“往年这时候早被抢光了,今年连收购商都见不到几个!”与此同时,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越南对华新鲜芒果出口量突破10万吨,同比增长23%,创下历史新高。一边是进口芒果的“来势汹汹”,一边是海南芒果的“滞销困境”,这场看似矛盾的市场现象,折射出中国水果产业的深层挑战。消费者期待的“芒果自由”,究竟该如何实现?

  “越南芒果批发价每斤不到3元,我们成本都要4元,怎么竞争?”——海南陵水一位果农的抱怨,道出了国产芒果的无奈。越南芒果为何能在中国市场“横行”?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成本+政策”的双重优势:

  越南地处热带,芒果全年可产,采摘期长达8个月;而海南芒果集中在3-6月上市,种植周期短导致单位成本更高。此外,越南果农日均工资仅为海南的1/3,土地租金成本也更低。

  根据中国-东盟自贸协定,越南芒果享受零关税待遇,而国产芒果需承担约9%的增值税及物流成本。以广州江南市场为例,越南大青芒批发价约为3.5元/斤,而海南同规格芒果价格高出1-1.5元。

  越南芒果通过品种改良(如Cat Chu、Yellow Mango),上市期可提前至2月,比海南芒果早1个月抢占市场,进一步挤压国产芒果空间。

  面对越南芒果的冲击,海南果农的困境是否全因外部竞争?实地调查发现,产业自身的结构性短板才是“致命伤”:

  海南芒果种植户超10万家,但90%为分散的小农户,品种混杂(台农、贵妃、金煌等并行)、品质参差不齐。反观越南,大型果园通过统一品种(如Cat Chu占比超60%)、标准化分拣,更易形成品牌效应。

  海南芒果从果园到消费者手中,开云体育登录需经历“果农-收购商-批发市场-零售商”多级流通,物流损耗率超过25%;而越南芒果通过冷链直运(如胡志明市-广西凭祥专线. 品牌缺失:“海南芒果”为何不如“越南大青芒”?

  在电商平台搜索“芒果”,销量前十中7款为越南产品,消费者评价普遍提到“果大、便宜”。而海南芒果缺乏统一标识,仅有“三亚芒果”等区域品牌,且宣传力度薄弱。

  财政兜底收购: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企业,以保底价(2.5元/斤)收购滞销芒果,用于加工果汁、果干,目前已消化库存超5000吨。

  全网营销“救市”:抖音、拼多多上线“海南芒果助农专区”,东方甄选等直播间单日销售突破20万斤,部分果园3天清空库存。

  冷链直发:顺丰开通海口直飞北京、上海的“芒果专机”,48小时送达,损耗率降至8%。

  社区团购“包园”:美团优选与海南30个大型果园签约,以“今日采摘-明日达”模式覆盖全国200城,价格比传统渠道低15%。

  高端品种突围:三亚试种“贵妃芒”“椰香芒”等特色品种,糖度达18%以上(越南芒果普遍为12-14%),瞄准精品水果市场。

  绿色认证增值:海南已有21家果园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贴标芒果售价提高40%,仍供不应求。

  越南芒果为延长运输期,多在7成熟时采摘,甜度、香气逊于树上熟国产芒果。部分商家为保鲜使用化学药剂,引发食品安全争议。

  长期依赖进口可能导致国内种植萎缩。2010年香蕉进口激增后,海南香蕉种植面积从120万亩锐减至60万亩,这一教训值得警惕。

  理想状态是:进口芒果补充淡季供应,国产芒果主攻品质升级,形成“高端吃海南,平价选越南”的差异化市场。目前北京新发地市场已出现“越南芒果走量,海南芒果走价”的分层趋势。

  这场“芒果大战”看似是两国农产品的较量,实则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缩影。国产水果若想突围,必须跳出“低价内卷”,转向品质化、品牌化、数字化。对消费者而言,真正的“芒果自由”不应只是价格低廉,而是拥有多元选择:既能买到实惠的进口果,也能享受优质的国产果。这条路虽难,但海南芒果的“绝地反击”已迈出第一步——毕竟,没有哪个国家能靠进口养活14亿人的胃。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