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云南马关:走活“三条路”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立足资源优势,以“农民增收和产业增效”为目标,坚持走活“三条”路,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丰富的土地、气候资源,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壮大地方畜牧、蔬菜、地产药材、水果、茶叶等优势产业,采取基地带动、企业合作、大户示范等模式,引导群众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入股分红、订单帮扶、股份合作、生产托管、土地流转、劳务合作等方式,抱团发展中药材、蔬菜、红果参等特色优势产业,在产业发展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截至目前,全县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合作等方式,发展种植香蕉、甘蔗、西瓜、红果参等水果作物15.3万亩,种植三七、砂仁等地产药材35.6万亩,发展商品蔬菜3.5万亩,种植茶叶2.5万亩,肉牛存栏6万余头,预计年可实现特色优势产业产值30亿元。
位于马关县大栗树乡大栗树村新寨小组的滇黄精种植基地内生机勃勃,看着长势良好的滇黄精,马关县万吉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孔凡万锚定今年目标:“2025年,我们合作社力争突破1000吨滇黄精产量。”
凭着7年规模化种植滇黄精的丰富经验,2019年在孔凡万的带动下,大栗树村及周边村寨的153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发展种植滇黄精、重楼、石斛等中药材近3000亩。
“2024年,合作社实现总产值1600万元,社员平均增收20万元,最多的200万余元,最低的也有5万元,相信以后只会越来越好。”孔凡万的言语里,透着满满的自信。
农业品牌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马关县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强化品牌农业建设,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让产出的农产品有自己的“身份证”,提升产品知名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同时结合产业优势,抓住马关红果参畅销全国机遇,举办红果参节,以节造势、以节聚人,推动“节庆搭台、经济唱戏”,大力宣传推荐马关红果参文化,2024年12月7日,马关县还正式发布和启用了马关红果参产业公用品牌“乐西奇”,数名网红还利用抖音直播带货,淘宝、小红书、拼多多等线上平台进行网络销售,扩大马关红果参、砂仁、草果知名度。
如何持续引导企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品牌农业,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实现马关优势产业增产增值,助力乡村振兴,马关县农业农村科技局副局长庞皓说:“现在企业、合作社品牌意识大大提升,三品一标申报逐年增长,目前马关县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累计达49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7个、绿色食品15个、有机食品26个、地理标志1个,三品一标认证总面积达46.37万亩,比2020年增长40个。”
引导农民学习科学种养、农产品加工等技术,及时了解惠农政策、农产品销售等信息,努力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生产技术骨干和致富能手。通过“线上+线下”“大课+小课”的形式传授种植技术,利用“基层农技推广”“三农通”平台,开展线上农业政策咨询、种养殖技术要领普及;整合技术力量,筛选蔬菜、水果、中药材、畜禽养殖专家组成5个技术团队,分片分时段深入村组地块进行技术指导,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将种植难题解决于田间地头;邀请省州专家开展蔬菜专题培训,积极发动各村党员代表、村民小组长及种植户等广泛参与培训,不断提高本土农技人才能力素质,实现种养殖产业高产高质,提升农业科技生产水平,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今年以来,全县共组织500余名农业科技队员,进村入户开展中药材、肉牛养殖、红果参等农业生产培训1.6万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10000余份。
正在参与培训的南捞乡塘房村委会新发寨村小组组长江才明说:“我是一名党员,也是新发寨村小组组长和南捞乡的一名致富带头人,平时积极主动参加各项农业技术培训,喜欢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目前我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养殖生猪50头,种植红心猕猴桃20亩,通过参加各类种养殖技术培训,种植水平不断提高,个人年总收入达20万余元,有效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开云体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