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湖南安化:科技专家来帮忙把“小水果”做成“大产业”
近日,湖南省益阳市安化柘溪库区的万亩果园迎来管护关键期。4月23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安化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获悉,该局组织安化县科技专家服务团深入库区特色水果基地,为当地柑桔、黄桃、杨梅、猕猴桃等特色产业“把脉问诊”,助力库区小水果产业发展。
柘溪库区小水果产业构成中,柑桔为主导产业,种植面积约6.53万亩,年产量约7.46万吨,年产值1.91亿元。这也是库区近20万人的主要增收来源。此外,库区还种植了黄桃、杨梅、猕猴桃等特色小水果,形成了多元化种植结构。
“满树花要采取疏除1/3花和花枝、短截放梢的措施,半树花要按‘去密留强、去短留长、去小留大’的原则修剪,无花树采取‘抹梢促花、摘梢促带叶花’的方式修剪。”在安化县大毗溪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果园基地,湖南省“三区”科技人才、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周成建边示范边传授“秘诀”,指导果农实施柑桔花期调控修剪关键技术操作。
“以前总担心果树开花多、结果少,专家教我们疏花疏果、控梢放梢技术,解决了以往果树‘喜人的花、气人的果’丰产不丰收的技术难题。”种植大户王国军对记者说。
技术培训结束后,王国军立刻带着工人前往另一处杨梅林,按专家教的方法开展花量调控实践。服务团专家们则同步为果林进行土壤检测,为不同果树“私人订制”有机肥配比方案。“这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30%以上。”周成建说。
针对果农反映的大小实蝇、蚜虫、凤蝶等频发问题,服务团为果农们介绍和推广了生草栽培和三挂一喷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在该合作社基地安装了生物诱捕装置3000套,降低果园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又可保障库区生态安全。
当地南金乡欣兴岛家庭农场水果基地里,新栽的柑橘苗尤为吸睛。他们今年计划“搞大事”,规划种植120亩高端柑橘品种“阳光桔柚、金秋砂糖桔”。“入春以来,我们已完成80余亩果树的栽种。”基地负责人贺欣难掩兴奋地说。
服务团水果专家认真查看柑橘苗长势后,建议基地对新品种加强肥水田间管理,特别强化机械化作业、水肥一体化系统管理,解决存在的坡地灌溉难题。针对库区多雨高湿气候,服务团支招实施“三防两控”技术体系,防裂果、日灼、根腐,控枝梢旺长和病虫害交叉感染。
近年来,安化县着力构建“1+3+N”科技服务体系,由1个专家服务团牵头,联合乡镇农技站、合作社技术员、乡土人才组成三级服务网络,在库区乡镇设立科技服务驿站。通过“田间课堂+云端指导”模式,当地今年已开展技术培训28场,解决种植难题60余个,惠及果农1500余人次。此外,服务团帮助茶叶、中药材、水果、蔬菜、养殖等传统涉农企业完成技术创新20项,引进、试验、推广新品种300余项、新技术150余项,申请专利250余项,并为当地一对一培养了本土专家63名。
“我们正着手建立特色水果全产业链数据库,从品种选育、标准种植到冷链物流实现数字化管理。”安化县副县长、县科技服务团团长瞿东江表示,下阶段当地将重点打造3个绿色食品认证基地,开发果酒、罐头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推动库区小水果品牌价值提升。
政府扶持下,这里的小水果产业越来越兴旺。南金村村支部书记夏建兴组织村里闲置土地集中流转,启动了两处小水果基地建设,包括猕猴桃基地120亩,黄桃基地150亩。这也是未来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产业。得益于专家服务团的指导,基地积极开展了技术改造,预计今年基地产量有望突破30万斤,带动周边32户脱贫户户均增收1.2万元。
随着科技赋能力度持续加大,安化库区正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我们希望让这里的‘小水果’做出‘大产业’。”安化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欢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