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24小时服务热线:400-123-4567 400-293-0075  / 19103324246

新闻动态News

当前位置: 开云体育 > 新闻动态

开云体育app“不吃老百姓苹果”发生在兴城

发布时间:2025-04-17 作者:小编 来源:网络 点击: 字号:

  主席在中国八届二中全会上说:“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有很多苹果,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这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此后,他就始终把“不吃苹果”的故事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典型范例。

  多少年来,人们始终认为,赞扬的不吃老百姓苹果的故事发生在锦州,但考证起来,并不准确。据1948年11月8日东北野战军发给党中央的一份电文可知,不吃老百姓苹果的故事,发生在兴城韩家沟果园,因为当时兴城市隶属于锦州市。

开云体育app“不吃老百姓苹果”发生在兴城(图1)

  辽沈战役的主战场在辽西的锦州地区(含现葫芦岛市)。1948年,东北野战军有11个纵队和4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1个炮兵旅在此参战,时间长达40多天。锦州、兴城、绥中等地都盛产苹果,深秋十月,正是苹果成熟的时节。罗荣桓和东北野战军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召开由各纵队政委、政治部主任参加的战前政工会议,要求各纵队做好战时政治思想工作,特别要求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不动老百姓的任何财物。罗荣桓指着院子里结着累累果实的苹果树说:“要教育部队,保证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无论是挂在树上的,收获在家里的,掉在地上的,都不能吃,这是一条纪律,要坚决做到。”

  1948年秋天,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前,东野三纵队某连战士在老百姓家扫院子时发现地上有个带疤的落果。战士认为,树上的好苹果不能吃,带疤的落果烂在地里挺可惜,不如吃掉。另一位战士正巧经过,他说,纪律条例中没说可以吃落在地上的苹果,所以啥样的苹果也不能吃。

  开云体育登录

  这样的故事,在当时东野各纵队中比比皆是。1948年10月,三纵结束义县战斗后奉命急赴锦州外围参加锦州攻坚战,八师二十二团三营九连一夜行军近百里,赶至锦州城郊,由于接连几天挖掘工事和激烈苦战,又经一夜急行军,战士们人困马乏,渴得嗓子眼儿冒烟。清晨,他们来到锦州城北上齐台附近一个苹果园。此时接到上级“停止前进,就地隐蔽”的命令。为防止敌军轰炸,连队全部进入老百姓的果园隐蔽。这时太阳慢慢升起来,大家又渴又累,但战士们都知道,部队有纪律,群众的一针一线、一草一木都不能动,苹果就更不能动了。

  三十六团七连于拂晓前进驻到一个农家大院。这次是要白天休息,晚间行军。大院中间,有两棵硕果累累的苹果树,大院正是七连上课、吃饭的主要活动场地。连值日排长于瑞芝在队前宣布连部的三条规定:一、不准偷拿老乡的苹果,二、不准掏钱买老乡的苹果,三、不准接受老乡赠送的苹果。于瑞芝指着老乡专门用来盛苹果的篮子说:树上的苹果掉下来,谁看到谁就捡起来放到这个篮子里。最后宣布说:这是纪律,要相互监督。

  当时不在锦州,战士们遵守纪律的事他是怎么知道的呢?原来是通过一封电报。1948年11月8日发给的电报,其中有句话写道:“在兴城解决战斗后,某地主之大批苹果,战士一个未动……”正是看了这封电报,第一次知道了战士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事迹。(注:电文里的“某地主”指的是民国议长、兴城籍人士吴景濂的后人,他当时在兴城双树乡韩家沟经营一个很大的果园。)

  1956年11月10日,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11月15日是会议的最后一天。用“吃酸菜”和“不吃苹果”两个典型事例阐述了坚持“两个务必”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初,对“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话题又先后两次提及。实际上,从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他就始终把“不吃苹果”的故事作为党风建设的典型范例。

  据《回忆录》记载:曾在长沙与丁盛谈话,听说他当年参加过打锦州时,还提到了“不吃苹果”的故事。

  1972年7月27日,中央〔1972〕28号文件转发了、陆军第六十六军、天津警备区清理工作的3个报告,在这个报告上所作的批示中再次提道:“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到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1972年8月1日的报纸,各家媒体的一版都刊发了在批示中所说的话。当日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各省报纸当日的版式一模一样,刊发着在批示中所说的话。

  就这样,“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这句话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锦州这个城市的名字和锦州作为苹果产地的声誉也名扬天下,并因此深深地印在当时每个中国人的脑海中,兴城与这件事的关系却鲜为人知。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