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官网绿化村:从“卖桃子”到“卖风景” 让生态颜值变经济产值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兴义市顶效街道绿化村完成了一场令人瞩目的华丽转身。从过去单纯“卖桃子”,到如今的“卖风景”,绿化村依托桃产业,“以花为媒”,成功将“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旅融合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桃花谷,漫山遍野的桃花竞相绽放,如云似霞,游客们悠然漫步在蜿蜒的花间小道,沉醉于烂漫春光之中。还有不少人在花树下摆好姿势,用相机定格这美好瞬间。
兴义游客吴玉凤说:“每年都来赏花,不仅能看美景,还能品尝美味的凉剪粉和酸萝卜,太满足了。”
册亨游客韦梅也表示每年都会到这儿来打卡:“这里的桃花开得多,我们就是冲着这花来拍抖音、拍照的。”
绿化村地处喀斯特地貌山区,发展桃产业前,村民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缺水是发展的最大难题。1996年,绿化村大胆尝试引种艳红桃,从最初仅90亩的“试验田”,逐步发展成如今覆盖全村的近万亩桃林。种植户赵仕芳介绍:“我家种了20多亩,从1996年一直种到现在。每年二三十亩能产大约60000斤桃子,每斤2元左右,年收入有大约12万元。比起种其他农产品,种桃的收益还是高很多。我们的桃子达到绿色产品标准,销售完全不愁。”
绿化村实现振兴的关键在于“以花兴产、以产促游”,实现从单纯“卖桃子”到“卖风景”的华丽转身。桃花盛放之际,抖音创作者、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桃花谷”的名气也随之传播出去。村民们纷纷摆起摊位,售卖自家种植的时蔬、红薯、土鸡蛋等农产品。桃花盛开这段时间,路边的农特产品摊一个挨着一个,热闹非凡。
随着桃花谷的名气越来越大,“花经济”愈发红火。村民赵荣莉瞅准商机,于2023年11月回村开办了农家乐“湾湾头小院”。她介绍说:“每年桃花盛开时,全国各地游客特别多,平时我们每天营业额也就几百到一千元,桃花盛开这段时间每天收入能有两三千元。现在不用外出打工,既能建设家乡、陪伴家人,还能把我们的农家美食传播出去。”
据悉,绿化村共有536户2365人。据村党总支书记龙致会介绍,今年桃花盛开期间,游客量突破4万人次,相比去年增长了约10000人次。农家乐、特色小吃摊等周边业态搭乘“花经济”的东风,户均增收超过500元。
而针对早年村民面临的桃树品种老化、技术欠缺等困境,近些年村里也通过合作社统一管理、邀请技术专家指导等举措,对衰老桃树进行集中规划处理,全力提升绿化桃品质,有力推动了桃产业提质升级。目前,全村桃树种植总面积约8000亩,有艳红桃、晚白桃、皮球桃等品种,年产量300多万斤,产值达600万元。此外,绿化村在桃林中还套种了枇杷、樱桃、椪柑等精品水果,让村民增加收入。
“接下来,我们绿化村还计划引进冬桃、黄桃等新品种,在实验基地试种,力求实现每个季节都有水果上市,进一步丰富产业业态,持续增加村民收入,让桃花谷的花经济愈发灿烂。”龙致会说。
一树桃花,一村锦绣。绿化村的故事印证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逻辑。在这里,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碰撞出火花,村民的腰包鼓了,家乡的风景火了,一幅“桃花源里可富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Copyright亮点时空传媒亮点黔西南网未经同意不得复制和镜像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发现内容,请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即删除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兴义市顶效街道绿化村完成了一场令人瞩目的华丽转身。从过去单纯“卖桃子”,到如今的“卖风景”,绿化村依托桃产业,“以花为媒”,成功将“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旅融合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桃花谷,漫山遍野的桃花竞相绽放,如云似霞,游客们悠然漫步在蜿蜒的花间小道,沉醉于烂漫春光之中。还有不少人在花树下摆好姿势,用相机定格这美好瞬间。
兴义游客吴玉凤说:“每年都来赏花,不仅能看美景,还能品尝美味的凉剪粉和酸萝卜,太满足了。”
册亨游客韦梅也表示每年都会到这儿来打卡:“这里的桃花开得多,我们就是冲着这花来拍抖音、拍照的。”
绿化村地处喀斯特地貌山区,发展桃产业前,村民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缺水是发展的最大难题。1996年,绿化村大胆尝试引种艳红桃,从最初仅90亩的“试验田”,逐步发展成如今覆盖全村的近万亩桃林。种植户赵仕芳介绍:“我家种了20多亩,从1996年一直种到现在。每年二三十亩能产大约60000斤桃子,每斤2元左右,年收入有大约12万元。比起种其他农产品,种桃的收益还是高很多。我们的桃子达到绿色产品标准,销售完全不愁。”
绿化村实现振兴的关键在于“以花兴产、以产促游”,实现从单纯“卖桃子”到“卖风景”的华丽转身。桃花盛放之际,抖音创作者、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桃花谷”的名气也随之传播出去。村民们纷纷摆起摊位,售卖自家种植的时蔬、红薯、土鸡蛋等农产品。桃花盛开这段时间,路边的农特产品摊一个挨着一个,热闹非凡。
随着桃花谷的名气越来越大,“花经济”愈发红火。村民赵荣莉瞅准商机,于2023年11月回村开办了农家乐“湾湾头小院”。她介绍说:“每年桃花盛开时,全国各地游客特别多,平时我们每天营业额也就几百到一千元,桃花盛开这段时间每天收入能有两三千元。现在不用外出打工,既能建设家乡、陪伴家人,还能把我们的农家美食传播出去。”
据悉,绿化村共有536户2365人。据村党总支书记龙致会介绍,今年桃花盛开期间,游客量突破4万人次,相比去年增长了约10000人次。农家乐、特色小吃摊等周边业态搭乘“花经济”的东风,户均增收超过500元。
而针对早年村民面临的桃树品种老化、技术欠缺等困境,近些年村里也通过合作社统一管理、邀请技术专家指导等举措,对衰老桃树进行集中规划处理,全力提升绿化桃品质,有力推动了桃产业提质升级。目前,全村桃树种植总面积约8000亩,有艳红桃、晚白桃、皮球桃等品种,年产量300多万斤,产值达600万元。此外,绿化村在桃林中还套种了枇杷、樱桃、椪柑等精品水果,让村民增加收入。
“接下来,我们绿化村还计划引进冬桃、黄桃等新品种,在实验基地试种,力求实现每个季节都有水果上市,进一步丰富产业业态,持续增加村民收入,让桃花谷的花经济愈发灿烂。”龙致会说。
一树桃花,一村锦绣。绿化村的故事印证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逻辑。在这里,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碰撞出火花,村民的腰包鼓了,家乡的风景火了,一幅“桃花源里可富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